未成年人沉迷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怎么破?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早晨 作者: 编辑:刘影 2022-02-14 16:50:00

 

  主持人:寒假进入尾声,刷视频、打网游、看综艺……不少青少年在与电子产品的“亲密接触”中度过了假期时光。开学在即,如何让孩子们尽快收心,减少对电子产品和网路游戏的依赖呢?今天的《政协民心桥——热点追踪》来听广播新闻部记者的报道:

  记者:市民朱女士的儿子今年14岁,最近,她凌晨4点多醒来,发现儿子竟然在打游戏,更让她吃惊的是,丈夫账户里的6万多元也不翼而飞:

  (录音)他就是玩了一个叫《一梦江湖》的游戏,从藏宝阁里,买皮肤、买人物、买装备,陆续花了有6万块钱左右。他用他父亲的手机,给人家付的款。我就怕他将来以后,对这个游戏沦陷太深了。

  与朱女士有着同样困惑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为解决包括网络依赖在内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两年前,由市教育两委指导的“天津市阳光心理公益热线”正式开通,由来自全市各大中小学的120多位专业心理教师轮值接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热线负责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师、国家注册心理师刘曼说:

  (录音)这条公益热线辐射全市57所高校、1400多所中小学以及中职学校。电话号码是4001060525。两年来共接到来电将近1万个,处理了危机案例60多个。咨询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主要涉及情绪困扰、厌学、手机过度使用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其中6至19岁青少年网民规模1.58亿。而根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62.5%的青少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网络仿佛有股魔力,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打上几个小时游戏不吃不喝,刷了一天视频一动不动,如果强制拿走手机或平板电脑,便大发脾气、哭闹不止……那么,孩子们到底怎么了?市政协委员、天津宝坻津海婚姻家庭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颖给出了解释:

  (录音)电子产品,画面、内容,各个方面都是吸引孩子的,他在里面够获得自我的价值感、自我的展现。针对学习来说,你要背,你要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难的,获得这种认可是不易的。所以这个时候,他更加倾向于来用这种电子产品来证明自己。如果他连续用电子产品超过6个小时,这就算是一种沉迷了。

  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2021年9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游戏企业仅可在每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每天20点至21点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时服务。市政协委员、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晓光在调研中发现,“史上最严游戏禁止令”的实施,有效限制了以未成年人身份登陆游戏的使用时长,但目前“防沉迷”系统还存在漏洞,未成年人可以使用祖父母等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登陆,另外还可通过租号服务避开监管。为此他建议:

  (录音)第一,对于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要做到举证责任倒置。现在在技术上可以引入人脸识别和实时监控,随时查看网络玩家的状态,但这会减少游戏提供商的盈利,所以他没有动力做这个事儿。网络游戏提供商要证明自己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防沉迷系统做到最好。比如,在登录账号时候也要做人脸比对。第二,通过内容的分级丰富青少年模式的内容。现在很多APP的青少年模式,进入之后,什么也没有,这实际上是限制了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第三,参考打击出租银行卡、手机卡的措施,严厉打击租号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租号行为的发生。

  “防沉迷”系统,同样不能在家庭环节失守。在市政协委员、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张建云看来,每个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背后,都有着同样沉迷的父母。父母每天玩游戏、刷视频,又怎样奢望孩子放下手机?他建议,父母首先以身作则:

  (录音)孩子写作业,家长不可以在旁边玩手机、刷视频。工作也不行,因为孩子不认为你是在工作。父母关心少,孩子就把手机当朋友,玩游戏是孩子必不得已的去处,鲜花、美景、亲情、友情、交流顺畅、体现自我,谁愿意去进入虚幻的世界?所以需要家长无条件的爱还有陪伴。手机之外,我们要选择一些手机的替代品,比如说旅游、看电影,参观博物馆,促进孩子走入一个新的朋友圈。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先天禀赋不同,能力特长也不一样。民进河西区委会副主委、河西区平山道小学校长韩洪涛表示,让孩子们远离电子产品,树立价值感,还要让他们多接触多尝试,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所在:

  (录音)我觉得最重要的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准备丰富多彩的这种实践活动。像平山道小学就设计了劳动实践、阅读实践、音乐实践、美术实践、创意实践、体育实践活动,我们按照德智体美劳为同学们准备了个性化的寒假实践菜单,就是想通过这种趣味横生的活动,让寒假宅在家里的小朋友们能够动起来,防止他们沉迷网络游戏。   在河东区,各中小学校也按照市教委部署要求,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年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不同的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活动。不过,市政协委员、河东区教育局体美劳科副科长肖彤调研中却发现,由于学生放假在家,学校指导鞭长莫及,部分实践活动也难免流于形式。她建议,要挖掘社区资源,开辟社区实践活动课堂:

  (录音)我们布置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以体育为例,像小学一二年级,是跳绳、坐位体前屈,初中是根据中考体测,开展足篮排等球类运动。但毕竟是假期,孩子自己在家或由老人带,落实难免打折扣。建议挖掘社区资源,把老党员、志愿者、放假的大学生都组织起来,为社区孩子们带来各类兴趣和实践课堂,让他们远离网络游戏。

  青少年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防止青少年“沉迷”手机,让他们不再“游戏”人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家庭、学校以及相关部门都承担起各自责任,监管有力,关爱到位,未成年人才能在现实空间找到价值与归属,真正放下手机,不再沉迷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2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